法华经原文网
标题

[佛教与环保] 山林寺院与都市寺院(8)——星云大师著

来源:法华经原文网作者:时间:2019-11-01 10:37:22
山林寺院与都市寺院(8)——星云大师著

  山林寺院与都市寺院(8)——星云大师著

\

  尽管大迦叶的「兰若比丘」性格和佛陀的「人间比丘」精神大异其趣,但佛陀从未加以阻止,而仅以关怀的口吻劝导大迦叶与大众共住,但大迦叶仍坚持头陀苦行,并回禀佛陀:他不同於当时其他外道沙门一样以苦行为苦行,他修持头陀苦行是为了「现法得安乐住义,复为未来众生而作大明」(《佛光藏?阿含藏?杂阿含经三》第一三○四页)。
  佛陀虽然嘉勉他的苦心,却不曾制定戒律要求所有的弟子都得遵循。因为心念正确的苦行固然可以砥砺身心,有助修持,却非达到解脱的必要途径。
  在目犍连、舍利弗相继舍报之後,迦叶尊者成为僧团中年资最长的弟子,肩负教育後学及巩固僧团的双重使命,因此佛陀不但在说法时分半座给他,还命他在佛般涅盘後,住在摩竭陀国界毘提村的山里,直到交付法衣给出世成佛的弥勒之後,方得入灭。  弥勒也是佛陀的弟子之一,但他的个性与大迦叶可说是南辕北辙。《法华经》里说他是过去日月灯明佛座下八百弟子中最後成佛者,累劫以来──  心常怀懈怠,贪着於名利,
  求名利无厌,多游族姓家,
  弃舍所习诵,废忘不通利,
  以是因缘故,号之为求名,
  亦行众善业,得见无数佛,
  供养於诸佛,随顺行大道,
  具六波罗蜜,今见释师子,
  其後当作佛,号名曰弥勒,
  广度诸众生,其数无有量。(《妙法莲华经》卷一,《大正藏》第九册,第五页中)  《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卷一则说他:  不修禅定,不断烦恼。(《大正藏》第十四册,四一八页下)
  弥勒,就像一个和霭可亲的良师善友,活生生地站在我们面前。在佛陀诸多比丘弟子中,弥勒和光同尘,随缘自在,可以说是最具大乘根性的「人间比丘」。这样性格的人当来下生,作人间的教主,自然也是十分合理的。佛陀的袈裟由「兰若比丘」的代表亲自交到成就佛道的「人间比丘」手上,不正意味着以人间为本怀的佛法才是菩提正道吗?!
  直至法华会上,大迦叶聆听佛陀宣说大乘法义後,觉悟过去佛陀所说皆为大法,然因自己耽着於空、无相、无作等小法,得少为足,故而无所希求。接着他在佛陀面前以「穷子喻」来表达心中至深的忏悔,并愿追随佛陀的脚步,随力为一切众生说此大乘法要,以种种缘,令得正见。
  正如《法华经》所言:「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妙法莲华经》卷一,《大正藏》第九册,第八页上)所有的教法,无论你是小乘佛教,或是大乘佛教,最终都要汇归在佛陀「人间佛教」的大海里;所有的僧人,无论你是「兰若比丘」,或是「人间比丘」,最终都要服膺在「人间佛教」的领导下;所有的道场,无论你是「山林寺院」,或是「都市寺院」,最终也都要涵摄在佛陀「人间佛教」的理念中。
  佛陀曾自述:「知一切世间,天人群生类,深心之所欲,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妙法莲华经》卷一,《大正藏》第九册,第八页下)至真至正的「人间佛教」虽只有一乘,却不舍一法。佛陀为令众生能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开展出二乘、三乘,乃至八万四千法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如舍利弗、目犍连、富楼那、迦旃延、阿难等都是「人间比丘」的模范;余如大迦叶、阿那律、优波离、须菩提、罗睺罗等可说是「兰若比丘」的代表,两者平分秋色,足以说明佛陀心量深广,就像无边无际的汪洋大海。也正是由於他的包容摄受,以各具特色的弟子们作为千手千眼,因此度化更广。
  在佛世时的「兰若比丘」还有:「乘虚教化,意无荣冀」的婆破比丘;「居乐天上,不处人中」的牛迹比丘;「恒观恶露不净之想」的善胜比丘;「心意寂然,降伏诸结」的江迦叶比丘;「清净闲居,不乐人中」的坚牢比丘;「乞食耐辱,不避寒暑」的难提比丘是;「独处静坐,专意念道」的今毘罗比丘;「一坐一食,不移乎处」的施罗比丘;「树下坐禅,意不移转」的狐疑离曰比丘;「苦身露坐,不避风雨」的婆嗟比丘;「独乐空闲,专意思惟」的陀素比丘;「着五纳衣,不着荣饰」的尼婆比丘;「常乐塚间,不处人中」的优多罗比丘;「不与人语,视地而行」的优钳摩尼江比丘是;「常乐闲居,不处众中」的婆拘罗比丘;「修行安般,思惟恶露」的摩诃迦延那比丘……。
  兰若比丘尼有:「行头陀法,十一限碍」的机梨舍瞿昙弥比丘尼;「坐禅入定,意不分散」的奢摩比丘尼是;「身着麤衣,不以为愧」的优多罗比丘尼;「诸根寂静,恒若一心」的光明比丘尼;「恒处闲静,不居人间」的无畏比丘尼;「苦体乞食,不择贵贱」的毘舍佉比丘尼;「一处一坐,终不移易」的拔陀婆罗比丘尼;「恒居露地,不念覆盖」的奢陀比丘尼;「乐空闲处,不在人间」的优迦罗比丘尼;「乐空塚间」的优迦摩比丘尼;「观恶露不净,分别缘起」的遮波罗比丘尼……。
  「人间比丘」则有:「宽仁博识,善能劝化,将养圣众,不失威仪」的阿若拘邻比丘;「善能劝导,福度人民」的优陀夷比丘;「能广劝率,施立斋讲」的陀罗摩罗比丘;「安造房舍,与招提僧」的小陀罗婆摩罗比丘;「降伏外道,履行正法」的宾头卢比丘;「瞻视疾病,供给医药」,「四事供养衣被、饮食」的谶比丘;「能造偈颂,叹如来德,言论辩了,而无疑滞」的鹏耆舍比丘;「得四辩才,触难答对」的摩诃拘絺罗比丘;「好游远国,教授人民」的昙摩留支比丘;「喜集圣众,论说法味」的迦泪比丘;「能广说法,分别义理」的满愿子比丘;「辩才卒发,解人疑滞」的婆陀比丘;「能广说义,理不有违」的斯尼比丘;「常好教授诸後学」的难陀迦比丘;「所说和悦,不伤人意」的婆陀先比丘;「能杂种论,畅悦心识」的拘摩罗迦叶比丘;「乞食无厌足,教化无穷」,「气力强盛,无所畏难」的婆提波罗比丘;「知时明物,所至无疑,所忆不忘,多闻广远,堪任奉上」的阿难比丘……。
  「人间比丘尼」有:「分别义趣,广演道教」的波头兰闍那比丘尼;「奉持律教,无所加犯」的波罗遮那比丘尼;「得四辩才,不怀怯弱」的最胜比丘尼;「降伏外道,立以正教」的输那比丘尼;「分别义趣,广说分部」的昙摩提那比丘尼是;「能杂种论,亦无疑滞」的檀多比丘尼;「多闻博知,恩惠接下」的瞿卑比丘尼;「遍行乞求,广度人民」的摩怒呵利比丘尼;「多游於慈,愍念生类」的清明比丘尼是;「悲泣众生,不及道者」的素摩比丘尼;「喜得道者,愿及一切」的摩陀利比丘尼;「修习无愿,心恒广济」的末那婆比丘尼;「诸法无疑,度人无限」的毘摩达比丘尼;「能广说义,分别深法」的普照比丘尼;「能教化人,使立檀会」的须夜摩比丘尼;「育养众人,施与所乏」的守迦比丘尼……。(以上见《佛光藏?阿含藏?增壹阿含经一》第六十九——九十六页)  佛陀的八万四千法门,就在这些比丘、比丘尼身上展现无遗;千百年来,佛教之所以屡经劫难而能历久弥新,盛行不辍,也正是因为後世许许多多的「兰若比丘」与「人间比丘」各依其性,弘法利生。所以我们要礼敬「人间比丘」的不辞辛劳,为法忘身,也要歌颂「兰若比丘」的少欲知足,安於清贫;我们要赞美「山林寺院」的无言说法,也要称道「都市寺院」的应机设教。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语名称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

以火止沸 以火止沸

以火止沸成语名称以火止沸成语拼音yǐ huǒ zhǐ fèi成...

以煎止燔 以煎止燔

以煎止燔成语名称以煎止燔成语拼音yǐ jiān zhǐ fán成...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成语名称以珠弹雀成语拼音yǐ zhū tán què成...

1997年4月21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21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21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4月21日...

最新文章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古...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往似赠...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 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

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送君。古诗原文[挑错/完...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爱过...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