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原文网
标题

[佛教与环保] 山林寺院与都市寺院(9)——星云大师著

来源:法华经原文网作者:时间:2019-11-02 10:38:42
山林寺院与都市寺院(9)——星云大师著

  山林寺院与都市寺院(9)——星云大师著

\

  结 语  两千六百年前,佛教僧团初成立时,佛陀和他的弟子们沿袭当时的沙门传统,住在塚间树下的阿兰若处,随着居士舍宅献地而有了寺院的产生,从此佛教走向人间化,致使弘法事业进展迅速。首先,僧人的修道场所由阿兰若处演进为「都市寺院」和「山林寺院」,僧人在团体生活中彼此砥砺提携,更能实现佛陀的人间本怀,并有助於内修外弘;但有些僧人还是习於以往的兰若生活,因而有了「兰若比丘」和「人间比丘」两种类型的僧人。  「人间比丘」由於和社会的脉搏同跳动,在佛教的历史里一直扮演主导的角色。但相对於「兰若比丘」而言,他们所要面对的困难就来得更多,但也更能从这些困苦艰难中磨练心性,得到成长,正如《维摩诘经》卷二所云:
  若见无为入正位者,不能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如是见无为法入正位者,终不复能生於佛法。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又如殖种於空,终不得生;粪壤之地,乃能滋茂。如是入无为正位者,不生佛法。起於我见如须弥山,犹能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生佛法矣。是故当知,一切烦恼为如来种。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
  (《大正藏》第十四册,第五四九页中)  烦恼是成就道业的肥料,「人间比丘」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但一些心志不坚者,或许会有「化俗不成,反被俗化」的可能;尤其在这个科技一日千里,世事瞬息万变的时代里,如何培养应变能力以作好内修外弘的本分事,亦乃当务之急。解决之道,除了要靠僧人本身的自我觉醒之外,最重要还在於僧团不断的教育及健全的体制,最好制定考核制度与进修办法,举行各种讲习,让「人间比丘」在出世弘法之余,还能有机会过「兰若比丘」的进修生活。
  「兰若比丘」励身自洁,令人敬佩,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尤其显得可贵。但在现代工商发达、重视交流的社会中,人不可能不事生产,离群索居,所以应当思考如何在清修自了和现实人生中取得一个平衡点。「兰若比丘」最好也能像佛世时一样,纳入僧团的管理,并且仿傚现代的制度,要定期提出报告,例如,掩关阅藏的,多少时间内必须要提出论文着作;专意修持的,多少时间内要提出心得报告。否则,你闭关,凭什麽别人就得忙着为你提供衣食住行呢?你住山,为什麽别人就要设法为你张罗生活所需呢?像世间的企业还要经常提出营运报告给股东、董事,即使是非营利事业,也要定期提出账目报告给社会大众以为徵信。比丘或寺院纳受十方信施,也应当向十方大众报告他的成绩。僧团最好也能量力为「兰若比丘」设置关房,并派专人访视,当然如果能将审核通过的论述或报告,公诸於众,那就是再好不过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寺院逐渐由山林走向都市。都市人口众多,人文荟萃,且交通便利,易於传教,影响层面比较大,但都市建地取得不易,且地价不斐,造价昂贵,因此「都市寺院」往往只能选择高楼中的部分楼层作为寺址,在空间的规画上就必须留意如何善於利用,最好能弹性设计,一室多用;而在弘法课程或活动的规画上,应趋向多元化,让不同根器、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都能欢喜参与,进而深入佛法之堂奥。
  「山林寺院」的环境清幽,宁静祥和,徜徉其间,倾听晨钟暮鼓,渔磬梵唱,彷佛置身世外桃源,能涤人尘虑,能抒人身心,对於身处忙碌、紧张、动荡、纷乱的现代人而言,更显其重要性。然而在现代休闲娱乐场所林立的社会里,「山林寺院」应如何配合信徒香客的性质及假期安排朝山的内容,以达到最大的教化效果,也是很值得重视的课题。
  此外,不管是「都市寺院」或「山林寺院」,在寺院的建筑上,应该重视社会大众的需要,设立教室、讲堂、会堂、会议室等,让大家都能够广为利用;在寺院的功能上,应举办各种佛化的人间事业。从弘法的角度来看,佛化的人间事业不仅可以度众、教众,而且也是寺院和社会联系的一条重要的管道;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佛化的人间事业不仅可以留才、培才,同时也是佛学院教育的延伸。因此,无论是「山林寺院」或「都市寺院」,均应重视如何让佛化的人间事业能够与时俱进,而无社会一般的流弊,除了建立良好的制度之外,更要时常思考育才之道,最好能做到「传统与现代融和,僧众与信众共有,修持与慧解并重,佛教与艺文合一」。
  所谓「条条大路通长安」,「人间比丘」与「兰若比丘」,「都市寺院」与「山林寺院」,殊途同归,同样都是「人间佛教」的一部分,虽说「钟鼎山林,人各有志」,但在这个变化快速的时代里,单打独斗的型态已不合时宜,必须靠集体创作来结合各方力量,共同完成利生大业。更何况无论是「人间比丘」或「兰若比丘」,所尊奉的都是佛陀的教法;无论是「山林寺院」或「都市寺院」,都同属於「人间佛教」的范畴。但愿佛教界都能在一个佛陀至尊的领导下,凝聚共识,弘扬大法;在一个「人间佛教」的理念下,携手合作,利乐众生,如此则不啻为人间大众之福也,也应该是法界一切有情所共同期盼的。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以泽量尸 以泽量尸

以泽量尸成语名称以泽量尸成语拼音yǐ zé liàng shī成...

以理服人 以理服人

以理服人成语名称以理服人成语拼音yǐ lǐ fú rén成语...

以狸致鼠 以狸致鼠

以狸致鼠成语名称以狸致鼠成语拼音yǐ lǐ zhì shǔ成...

最新文章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古...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往似赠...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 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

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送君。古诗原文[挑错/完...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爱过...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