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原文网
标题

“凡夫法”和“圣者法”的“交集

来源:法华经原文网作者:时间:2019-11-03 10:39:21
大千:   发愿是能,没有所,比如我们发愿成佛,因为我们“能”发愿,愿确实是发了,但所发之愿──成佛的那个想像,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因为我们想像的一定不是我们最后实证的佛果,而是一个用我们凡夫遍计所执相组合成的佛果,这个佛果是不存在的,只是能起到帮助我们修行的作用罢了。  zf: 请问大千兄,  一、 我等凡夫现在发愿成佛,此愿之“能”边,在圣者看来是否是缘起法?  二、 此愿之“能”边,我等凡夫是

大千:   发愿是能,没有所,比如我们发愿成佛,因为我们“能”发愿,愿确实是发了,但所发之愿──成佛的那个想像,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因为我们想像的一定不是我们最后实证的佛果,而是一个用我们凡夫遍计所执相组合成的佛果,这个佛果是不存在的,只是能起到帮助我们修行的作用罢了。  zf: 请问大千兄,  一、 我等凡夫现在发愿成佛,此愿之“能”边,在圣者看来是否是缘起法?  二、 此愿之“能”边,我等凡夫是否可以觉知?  三、 若不能觉知,我等凡夫当如何用心才能发起成佛之愿?初发心菩萨是如何得知自己已经发心?  四、 若能觉知,“凡夫法”和“圣者法”是否有“交集”?  先界定讨论中共用语言的含义,其中最重要者就是“缘起法”。  一、 “缘起法”表真实义  如兄所言:    “由于人类有限的认识范围,相对于无限的宇宙来说永远只是一个特例,所以人类永远不可能认识到宇宙的普遍规律──真理(也叫真实),……”  如果仁兄在讨论中用“缘起法”表述如上“真实”义,那么毫无疑问,这种缘起法我等众生是根本沾不上边的。对此,学中观者恐怕不会有疑义。  能如实见到这种“缘起法”(在时间上无限,在空间上无限……)者,只有证得一切种智的如来,十地菩萨也见不到这种真实。  二、 “缘起法”表“缘起之法”义  对于学中观者,“缘起法”通常是指缘起之法。  论坛上学中观的诸兄与仁兄关于凡夫能否见缘起法争论的焦点不是指上述表“真实”义者,而是指这种“缘起之法”。  这种“缘起之法”主要是指一条缘起链上的某一个环节,如无明──行──识──名色……,或众生──大悲心──菩提心──等正觉。  以发愿成佛为例,我等众生确实没有智慧了知此一念愿心在成佛的因果路上所能起到的作用和这种作用发生的机制,但这并不是说我们根本就觉察不到自己心中这个“愿”的存在。  请兄不妨做个实验:  (1) 督摄六根,反观自心;  (2) 发起“我要成佛”的愿;  能够产生果报的不正是当下这个“愿”吗?  仁兄难道不能做到在发愿的同时觉察到愿的存在吗?   还有个苦招:    (1)饿上三天不吃饭,然后在面前放上一桌饭菜;保持内心的觉照,看看能否发现自己想吃之“愿”?  (2)继续保持觉照;当忍耐不住的时候就去吃。  这样,不但觉察到想吃之“愿”,还觉察到了此愿的果报──吃到了饭。  这不是现见因果吗?虽然同如来了知一切因果相比过于粗糙、肤浅,但毕竟也算因果链上的一环。  大千:   完全同意信念几乎不可讨论,可讨论的只能是道理。  我等凡夫现在发愿成佛,此愿之“能”边,在圣者看来是缘起法。此愿之“能”边,我等凡夫不能觉知。我等凡夫只要从能够觉知到的“所”边发愿,这个发愿活动本身就是“能”边。也就是说,有所必有能,不可能有无能之所出现。所以初发心菩萨只要在“所”边发愿,便知自己已经发心(当然这是从自己能否觉知的角度说,如果从是否真实发心角度说,则是另一个问题了)。  “凡夫法”和“圣者法”当然有“交集”。凡夫可以通过修行转凡夫识成圣者智从而转凡成圣;实证真实的圣者,也可以如实证见有关凡夫的一切法:无论是凡夫心识活动本身的“能”边,还是凡夫心识活动所认识到的“所”边。  佛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是圣者以无分别智实证的世界真实面目,就是说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心识,而没有其它。这心识就是真正的缘起法。比如我们发了一个愿,就是这心识的一个活动,这是实际存在的缘起法,意识的现行发愿活动会熏成种子,当这些种子与有关因缘的种子成熟时,就会显现果报的现行。这些都是实际存在的缘起法的相似相续的运行,这是真正的因果链。  但意识的这个实际运行过程意识自己认识不到,因为眼不能自见,识也不能自识,必须由比意识更高层次的认识工具(圣者的无分别智)才能真正认识到意识的活动,这也就是佛说的缘起甚深,凡夫不能见知,是诸佛菩萨境界的意思。凡夫的意识在缘这个缘起法时,把它搜集到的信息又翻译成了它自己的那种分别出来的相对概念,所以实际存在的发愿的心识活动,在意识的认识里就被意识假立的名言描述成另一幅样子,这幅样子纯粹只是意识的主观感觉,并不是实际存在。意识如果不去感觉,停止活动,比如无梦睡眠的时候,由意识描绘出来的那幅样子的世界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因此,存在于意识想像中的这条因果链是用名言假安立的,而并非实际存在。  当然,意识在想像中对那些并非实际存在的事物进行思维的时候,它本身的这个思维活动过程却是实际存在的。那些想像中的事物因为不是实际存在,所以它们不可能是真正的因果链,真正能够起作用的因果链,是实际存在的心识活动本身。

\

编辑:小勇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成语名称以火去蛾成语拼音yǐ huǒ qù é成语...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语名称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

以火止沸 以火止沸

以火止沸成语名称以火止沸成语拼音yǐ huǒ zhǐ fèi成...

以煎止燔 以煎止燔

以煎止燔成语名称以煎止燔成语拼音yǐ jiān zhǐ fán成...

最新文章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古...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往似赠...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 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

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送君。古诗原文[挑错/完...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爱过...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