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原文网
标题

《俱舍论》

来源:法华经原文网作者:时间:2019-11-04 10:40:32
《俱舍论》,全称《阿毘达磨俱舍论》,又称《聪明论》。三十卷九品。世亲菩萨造,唐代玄奘大师译。

  《俱舍论》,全称《阿毘达磨俱舍论》,又称《聪明论》。三十卷九品。世亲菩萨造,唐代玄奘大师译。

\

  据《阿毘达磨俱舍释论》序载,世亲菩萨先于萨婆多部出家,学习彼部所立三藏,后见彼法多有乖违,因此造立本论,具述彼执,随其谬处,以经部破之,所以此论本宗是萨婆多部。其中取舍,以经部为正,博综群籍,妙拔众师。谈玄微,穷于奥极;述事象,略而周遍。显成圣旨,备摧异说,立不可窥,破无能拟,义兼数论,而较之深广。词不繁而义显,义虽深而易入,所以天竺均称本论为《聪明论》。  “阿毘”是对义,“达磨”是法义,“俱舍”是藏义。因此,《阿毘达磨俱舍论》译为《对法藏论》。对有对向、对观二义,法是涅盘、四谛。对法,是说由于对观四谛理,得对向涅盘的境地。而能对观四谛的是无漏正智,所以对法也就是指无漏正智的异名。  本论集部派佛教教理之集大成,主要是依四圣谛阐明转迷成悟的旨要。是俱舍宗的主要依据论典。全论内容该摄《婆沙论》的要义,分为九品六百颂,即:分别界品、分别根品、分别世品、分别业品、分别随眠品、分别贤圣品、分别智品、分别定品、破执我品。古来为方便记忆,作了一首偈子:   界二根五世间五,业六随三贤圣四,   智二定二破我一,是名俱舍三十卷。  此中,界、根二品总明有漏无漏迷悟两界的体用;其次的世、业、随眠三品,别说迷界的果、因、缘;贤圣、智、定三品,别明悟界的果、因、缘;最后破我一品,是破除实我,阐示诸法无我的真理。亦即前八品是叙述自宗义理,后一品是明无我理,兼破他宗。  本论为说明诸法的性质,以袪除众生的迷执,以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三科总摄一切诸法;大别一切诸法为有为、无为二法,又区分之为五位,更细析之为七十五法。  本论的主旨在“彻观迷悟因果之理,而达涅盘的无漏真智”;而说此迷悟的因果关系,以脱离生死苦海,证得大涅盘的,就是四圣谛的教义。四圣谛,是指苦、集、灭、道。苦集,是迷界的因果;灭道,是悟界的因果。苦依集而生起,灭依道而证成。  迷界的因果──苦集:《世品》以下三品,即说明此迷界的因果道理。如《世品》说有情世界的生老病死、器世间的成住坏空,解释十二缘起,说明轮回的相状,这也就是在说吾人现在所感得的世间依正果报,此果报实为“苦果”。然此苦果,则如《业品》所说,是由于过去的行业所招感;又此行业又是以《随眠品》中所说的六大烦恼、十随眠、九十八随眠等诸惑为缘,因此而沉沦于迷界受苦。  悟界的因果──灭道:《贤圣品》以下三品,就是说明此悟界的因果。灭谛就是断尽迷因的烦恼,解脱生死的苦界,以到达究竟涅盘的境界(果),也就是四向四果的圣位。如《贤圣品》将悟入的阶位分为凡夫位的三贤、四善根,圣者位的四双八辈,并说明悟入的观法,即四谛十六现观。然欲证得涅盘,必须藉助于智能始成;因此《智品》则说明世俗智、法智、类智、苦智、集智、灭智、道智、他心智、尽智、无生智等十智为获得开悟的智能。而此智能又必须藉由禅定的功德力产生,如《定品》说四禅、四无色定,及由禅定所生的四无量心、八解脱、八胜处、十遍处等功德。总之,悟的果必须经由能成的智和所成的功德,依教实修而完成。  本论汉译本除收录于《高丽藏》第二十七册、《碛砂藏》第二十五册、《龙藏》第九十五、九十六册、《卍正藏》第四十五册、《大正藏》第二十九册的唐永徽二年(651)玄奘所译的三十卷本外,另一本则为陈天嘉四年(563),真谛所译的《阿毘达磨俱舍释论》二十二卷,世称《旧俱舍》,收录于《大正藏》第二十九册。  本论基本上反映了当时流行于迦湿弥罗的有部关于世界、人生及修行的主要学说,并吸收经量部的许多观点。要理解部派佛教,以及大乘佛教的基础,则《俱舍论》的价值甚大。世亲虽一面以说一切有部教学为标准,然亦以批判态度介绍经量部与大众部等学说,以“理长为宗”的立场造《俱舍论》。又大乘经典及大乘论书以有部教学为基础,或为破斥有部而作的占多数,故此一以批判态度将繁杂的有部教学整理而成的《俱舍论》,于是广受大小乘学者珍视。  在我国,《俱舍论》译出后,即取代前此之毘昙宗。日本于奈良时代传入《俱舍论》而成立俱舍宗之一派,且以《俱舍论》为基础的研学传统延续至现代。在印度以及西藏佛教亦盛行研究此论。梵本已于西藏发现,然仅刊行偈颂(V.V.Gokhale: TheText of the Abhidharmakosakarika of Vasubandhu, 1946),俱舍本论则在印度巴特那( Patna)出版(P.Pradhan: Abhidharmakosa-bhasya of Vasubandhu, 1967)。偈颂与《俱舍论》均有西藏译本,即:Chos-mnon-pahimdsod-kyi tshig lehur b=yas-pa(Abhidharmakosa-karika,北京版 115, pp. 115-127)与 Chos-mnon-pahimdsod-kyi bsad-pa(Abhidharmakosa-bhasya,北京版 115, pp.127-283)。  本论在印度、西藏、中国、日本均广受研究,注释书亦甚多。据传在印度曾有德慧、世友、安慧、陈那、称友、满增、寂天等的注释,现今为世所知者,唯称友一书。又有U. Wogihara:Sphutartha Abhidharmakosavyakhya, 1-7(Tokyo,1932-1936)此释本亦有西藏译本,颇受重视。即: Chos-mnon-pahi mdsod-kyi hgrel-bsad(Abhidharmakosa-tika,北京版 116, pp. 43-117),西藏译本除此外,犹保存有满增、寂天、陈那等的注释。  汉译有安慧《俱舍论实义疏》的残本五卷,(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九册),真谛注《旧俱舍》的疏十六卷、《义疏》五十三卷等已逸失。玄奘大师译出本论后,其弟子普光作《俱舍论记》,神泰、法宝作《俱舍论疏》,世称“俱舍三大疏”。其后,圆晖作《俱舍论颂疏》,此疏省略争论部分,简明地解释有部的教理。遁麟作《俱舍论颂疏记》、慧晖作《俱舍论颂疏义钞》,世称《颂疏二大释》。近年日人旭雅撰《冠导俱舍论》一书亦常被利用;法宣着《俱舍论讲义》十卷,对初学者极有利益。我国有演培法师的《俱舍论颂讲记》一书。 试述本论主旨。 试述《业品》内容。 试述本论的世界观。 试述本论的人生观。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语名称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

以火止沸 以火止沸

以火止沸成语名称以火止沸成语拼音yǐ huǒ zhǐ fèi成...

以煎止燔 以煎止燔

以煎止燔成语名称以煎止燔成语拼音yǐ jiān zhǐ fán成...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成语名称以珠弹雀成语拼音yǐ zhū tán què成...

1997年4月21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21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21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4月21日...

最新文章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古...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往似赠...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 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

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送君。古诗原文[挑错/完...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爱过...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