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原文网
标题

《弘明集》

来源:法华经原文网作者:时间:2019-11-07 10:33:08
《弘明集》,十四卷,南朝梁僧佑律师(445-518)撰。师建业(江苏)人,俗姓俞。幼入建初寺礼拜,欢喜乐道,不肯返家。父母怜其志,听许入道,师事僧范。十四岁,家人密为访婚,佑知而避,至定林寺投法达法师。及年满受具足戒,执操坚明,又随法颖深究律部,竭思钻求,无懈昏晓,遂精通律部。

  《弘明集》,十四卷,南朝梁僧佑律师(445-518)撰。师建业(江苏)人,俗姓俞。幼入建初寺礼拜,欢喜乐道,不肯返家。父母怜其志,听许入道,师事僧范。十四岁,家人密为访婚,佑知而避,至定林寺投法达法师。及年满受具足戒,执操坚明,又随法颖深究律部,竭思钻求,无懈昏晓,遂精通律部。

\

  齐竟陵文宣王每请讲律,听众常七八百人。齐永明中(483-493),奉敕入吴试简五众,并讲《十诵律》及受戒之法。凡所得信施,皆用以资助定林、建初二寺及修缮诸寺,并举行无遮大会、舍身斋等。又造立经藏、搜校经典,使寺庙广开法言无坠。深受梁武帝敬重,有关僧事硕疑,皆敕师审决。晚年罹患脚疾,敕听乘舆入内殿,为六宫授戒。着有《出三藏记集》、《弘明集》、《释迦谱》等,僧俗门徒达一万一千余人。  本书收录东汉以来,至南朝齐、梁五百余年间,阐明佛法的护法论集,共五十七篇。《出三藏记集》中,唯作十卷三十三篇,其后补足成十四卷五十七篇,唐代道宣律师据之撰《广弘明集》三十卷,为本书的续篇。  汉魏之世,出家沙门仅限于西域人;自东晋以后,中国人出家者渐多,塔寺的建设颇耗国费,又值战乱多事之际,为政者且常将大量人力、财力奉归佛教,因此东晋时代遂有沙门还俗、礼敬王者等问题发生,成为政治上的论难。以儒家观点而论,出家剃发、沙门不敬王者等,均是违反先王礼俗、国家法度之事;此外佛教教义,如“佛陀实在”及“因果报应”等说,亦大反先王周孔之训。庐山慧远门人对于此类排佛问题虽加反驳,然魏晋以来盛行神仙不死之术,与崇尚老庄虚无自然等玄学思想,所以魏晋时代的佛学家每每采用老庄之语来解释佛教的义理。至宋齐之际,道家模仿佛教,着成不少伪经,想藉此通于佛教。另如慧琳的《白黑论》、顾欢的《夷夏论》、张融的《门律》等,则宣扬“道主佛从”之论。此外,齐梁间又流行“人死神灭论”,否定佛教的“识不灭论”。  僧佑晚年体衰多病,然犹致力护法,凡有益于三宝之事,无不加以编录成书,例如本论集即是对当时世俗排佛的解答,并举儒道的典故来说明佛教的义理。所谓弘明,是弘道明教之意,如序文载:“道以人弘,教以文明,弘道明教,故谓之《弘明集》。”前十一卷是答覆儒、道的批判,而彰明儒、释、道三教的异同;后三卷则积极阐释佛教教义。本书极易为一般人所理解,是研究六朝时代思想,特别是了解当时儒、释、道三教交流的重要资料。  据后序所载,作者撰写本书的目的是为破除世人之疑惑,即:   □疑经说迂诞,大而无征。   □疑人死神灭,无有三世。   □疑莫见真佛,无益国治。   □疑古无法教,近出汉世。   □疑教在戎方,化非华俗。   □疑汉魏法微,晋代始盛。  僧佑律师谓世人以此六疑,信心不树,将溺宜拯,故较而论之。  兹将各卷辑录内容介绍如下:  卷一:收录《牟子理惑论》及《正诬论》。   □《牟子理惑论》,又称牟融辨惑。一卷三十七章。东汉末年苍梧太守牟子博 撰(一说牟融)。本论旨在融和儒、释、道三教思想,采问答形式,针对当代对佛、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沙门剃发、捐财、弃妻、人死神不灭、生死等,所产生的疑问,一一加以答辩。其中多引孔、老之书以论述佛教与儒家、老庄思想并不相违背,对后世影响颇大。是我国早期论证佛教教理的著作,也是研究佛教传入我国初期历史有参考价值的重要资料。   □《正诬论》,未详作者。是作者针对世俗非难佛教禁杀生;断婚姻,使无子嗣;建寺塔;又诬以祸福为佛所作,并举笮融事佛而见杀等论;一一为文驳斥,以破邪显正。  卷二:收录《明佛论》。本论又作《神不灭论》,晋代宗炳撰。阐明二种神不灭义,即轮回的神识不灭、法身的神识常住。此外,宗炳又结合轮回的本体神识与法身的神识,阐述人于轮回过程中渐次断除烦恼,则轮回的神识也能还复本来清净的神识,即可返还法身而成佛。  卷三:集录《孙绰喻道论》、宗居士炳答何承天书《难白黑论》二篇。   □《孙绰喻道论》:本论主张佛儒一致。说明我国历代亦有报应说法,与佛教因果业报说,仅说法有异。又主张出家为大孝,佛教十二部经,有四部专以劝孝为事,故与周孔之教,以孝为首,并无不合。   □宗居士炳答何承天书《难白黑论》:南北朝时,治城沙门慧琳撰《白黑论》一文,主张形体一旦凋弊,则心神亦随之散灭。其时衡阳太守何承天亦撰《达性论》一文以呼应慧琳之说,并陆续撰文以代慧琳答辩。庐山慧远门人宗炳遂着此论以痛斥二人论点之谬。  卷四:集录何承天《达性论》、颜光禄延之难。何承天撰《达性论》,主张神随形灭、天命,批判佛教的报应说;颜延之着《释何衡阳达性论》等文,与何承天往复论诤,并以佛法之观点驳斥其说。  卷五:集录罗君章《更生论》、郑道子《神不灭论》、远法师《沙门不敬王者论》(五篇)、远法师《沙门袒服论》(何镇南难并答)、远法师答桓玄《明报应论》、远法师因俗疑善恶无现验《三报论》。   □《更生论》:论述天地所以运行不止,生生不息,是因为更生的缘故,主张神识不灭。   □《沙门不敬王者论》:论述沙门不须礼敬王侯的理由。首先于序论中叙述撰述理由,其次再从第一《在家》、第二《出家》两篇论述佛教出家的本质,强调出家的生活必然超越世俗生活;第三论《求宗不顺化》,谓求佛道者,不应随顺世俗,而须否定世俗生活;第四论《体极不兼应》,谓体得佛法者,不应再顺应世俗;第五论《形尽神不灭》,谓肉体终将死,而精神永不灭绝。本论中,显示佛道的追求者坚守宗教真理,对于世俗的权威丝毫不让步。   □《沙门袒服论》:说明佛教礼仪异于我国传统之制,对此,何无忌(镇南)作《难袒服论》以难破慧远之说。   □《明报应论》:说因果报应的不妄。   □《三报论》:孝武帝太元十九年( 394)顷,戴逵撰《释疑论》,怀疑佛教因果报应说;慧远法师乃作此论,为世俗解惑。谓业有三报:即现报,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生报,来生便受;后报,或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受。  卷六:收录道恒法师《释驳论》、明僧绍《正二教论》、周剡顒难张长史融《门律》、谢镇之析《夷夏论》。   □《释驳论》:道恒法师为驳斥当代对出家人的垦殖田圃,自给自足,寺庙壮丽,乃至抵掌空谈,坐食百姓等种种非难,以自问自答的方式,着本论以斥之。   □《正二教论》:有道士顾欢撰《夷夏论》辩论佛道二教之异同;僧绍着本论以明释、道之区别。   □周顒难张融《门律》:由于张融作《门律》,倡佛、道二教一致,因此,周顒为文与之往复问难。   □谢镇之折《夷夏论》:南齐顾欢撰《夷夏论》,辩论佛道二教的异同;谢镇之作本论驳斥之。  卷七:集录朱昭之难《夷夏论》、朱广之谘《夷夏论》、慧通法师驳《夷夏论》、僧敏法师《戎华论》。以上诸论均是驳斥顾道士《夷夏论》之作。  卷八:集录玄光法师《辩惑论》、记室刘勰《灭惑论》、僧顺法师析(折)《三破论》。   □《辩惑论》:论述道教禁经上价、妄称真道、合气释罪、侠道作乱、章书伐德五逆;畏鬼带符非法之极、制民课输欺巧之极、解厨墓门不仁之极、度厄苦生虚妄之极、梦中作罪顽痴之极、轻作寒暑凶□之极等不如法事。   □僧顺法师析《三破论》:《三破论》是道士假托张融的名义所作,谓佛教“入国而破国,入家而破家,入身而破身”,因此,僧顺于本论中,以十九项论说批驳《三破论》的妄谬,指出道教的错误主张。  卷九:集录《大梁皇帝立神明成佛义记》、《萧琛难范缜神灭论》、《曹思文难范缜神灭论》。  卷十:集录《大梁皇帝□答臣下神灭论》、《庄严寺法云法师与公王朝贵书》(并公王朝贵答)。  卷十一:集录《何令尚之答宋文皇帝赞扬佛教事》、《高明二法师答李交州淼难佛不见形事》、《司徒文宣王书与孔中丞稚珪释疑惑》(并牋书)、《恒标二法师答伪秦主姚略劝罢道书》、《僧□僧迁鸠摩耆婆三法师答姚主书停恒标奏》、《庐山慧远法师答桓玄劝罢道书》、《僧岩法师辞青州刺史刘善明举其秀才书》。其中,后四篇是说明有志于道的贤士,为法忘躯,不为世俗权势所屈。  卷十二:收录《习凿齿与释道安书》、《谯王书论孔释》、《张新安答》、《郑道子与禅师书论踞食》、《范伯伦与王司徒诸人书论道人踞食》、《释慧义答范伯伦书》、《范伯伦与生观二法师书》、《论踞食表》、《尚书令何充奏沙门不应尽敬》、《桓玄与八座书论道人敬事》、《桓玄与王令书论道人应敬王事》、《庐山慧远法师答桓玄书沙门不应敬王者书》、《桓楚许道人不致礼诏》、《庐山慧远法师与桓玄论料简沙门书》、《支道林法师与桓玄论州符求沙门名籍书》、《天保寺释道盛启齐武皇帝论检试僧事》。  卷十三:集录郗嘉宾《奉法要》、颜延之《庭诰二章》、王该《日烛》。   □《奉法要》:郗超是大司马桓温的参军,桓温曾予以生杀大权,因此,当时高官名士皆对其戒慎恐惧。至晚年,深自悔罪,于是整理在家佛教徒所应信仰、实践的要义而成此书。内容主要说明三自归、五戒、十善、五阴、六情等基本佛教教理,并论及报应问题、涅槃意义等。全文强调日常生活实践佛法,是研究当时在家佛教徒的珍贵资料。   □《庭诰二章》:说治心的方法。   □《日烛》:说因果报应,皎然不虚。  卷十四:集录竺道爽《撽太山文》、释智静《撽魔文》、释宝林《破魔露布文》、释僧佑《弘明集后序》。  本书今收录于《高丽藏》第三十三册、《碛砂藏》第三十一册、《龙藏》第一一三册、《卍正藏》第五十二、五十三册、《大正藏》第五十二册。  □试列举历代对佛教的非难。  □试述本书的重要性。  □试列举现今社会对佛教的非难,并撰文驳斥之。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渴服马 以渴服马

以渴服马成语名称以渴服马成语拼音yǐ kě fú mǎ成语...

以火救火 以火救火

以火救火成语名称以火救火成语拼音yǐ huǒ jiù huǒ成...

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成语名称以点带面成语拼音yǐ diǎn dài miàn...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成语名称以玉抵鹊成语拼音yǐ yù dǐ què成语...

以疑决疑 以疑决疑

以疑决疑成语名称以疑决疑成语拼音yǐ yí jué yí成语...

最新文章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古...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往似赠...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 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

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送君。古诗原文[挑错/完...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爱过...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