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原文网
标题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二浅释(6)

来源:法华经原文网作者:时间:2019-11-07 10:34:26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二浅释(6)  阿难。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阿难!为什么我说:色、受、想、行、识的五阴,就是众生本具的如来藏妙真如性呢!  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唯一晴虚。迥无所有。  先说色阴。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无毛病的眼睛来看万里晴空,只看见虚空光明晴朗,这就是譬喻真本无妄。  如来藏本来是清净,什么都没有的。六祖说:本来无一物,就是指如来藏之境界。  其人无故。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二浅释(6)

  阿难。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阿难!为什么我说:色、受、想、行、识的五阴,就是众生本具的如来藏妙真如性呢!

  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唯一晴虚。迥无所有。

  先说色阴。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无毛病的眼睛来看万里晴空,只看见虚空光明晴朗,这就是譬喻真本无妄。

  如来藏本来是清净,什么都没有的。六祖说:本来无一物,就是指如来藏之境界。

  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瞪以发劳。则于虚空。别见狂华。复有一切狂乱非相。色阴当知亦复如是。

  这是说从真起妄,其人无缘无故地不守自性的真如,在不知不觉中生起一些念头,就有了无明。因为有了无明,失去自性智慧,不用清净无翳的眼来看虚空。瞪以发劳(瞪就是久而直视),看得久了,便发生疲劳相,变成眼花,结果看见虚空中狂华乱舞,并且还见很多奇奇怪怪的幻相。所以知道色阴虚妄,正像瞪眼看见狂乱虚幻的华一样,没有实在的。

  阿难。是诸狂华。非从空来。非从目出。

  阿难!这些虚狂的华,并不是从空中而来,亦不是从自己的目中生出。

  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从空来。还从空入。若有出入。即非虚空。空若非空。自不容其华相起灭。如阿难体。不容阿难。

  阿难!如果这些虚幻的花,是从空中出现,那就应该从空中没入。如果有出有入,就有内外,怎能成为虚空?如果不是虚空,而是实体,怎能容许狂花自由出入?就像阿难,你自己的实体一样,怎会容许别个阿难从中出入。虚空因为没有实体,故才能容纳幻花,忽起忽灭啊!

  若目出者。既从目出。还从目入。

  假若说狂花是从眼睛出来,有出必有入。既然从眼睛出来,亦应该从眼睛没入。

  即此华性从目出故。当合有见。若有见者。去既华空。旋合见眼。若无见者。出既翳空。旋当翳眼。

  若说狂花是从眼睛出来,那就是有情识的东西了。既有情识,当然有能见之性。若有能见之性,当花出来的时候,离开眼睛。回去的时候,就应该看见眼睛。如果说看不见的话,那么狂花出去的时候,翳障便在空中。旋回的时候,岂不变成翳障了双眼?

  又见华时。目应无翳。云何睛空。号清明眼。

  又如看见狂花的时候,花已离开眼睛,双目就应该没有翳障了。那又何必要见到晴朗的天空,才说不是翳眼,而是清净无病的眼呢?

  是故当知色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因此你应当知道,所有一切色阴,无非是业转的幻相,和狂花幻相一样,并不是由因缘所生,亦不是从自然而有的。

  如来藏性的本体是常住不变,故不从因缘生。如来藏性的妙用是妙明周圆,所以又是时常随缘。故此又不是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调适。忽如忘生。性无违顺。其人无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于二手中。妄生涩滑冷热诸相。受阴当知亦复如是。

  现在说受阴。阿难!譬如有一个人,手足本来很安然,身体内外,也十分舒适。这个人真是其乐无穷,不但不知天地之有无,连自己的身体也都忘记了。不知有苦有乐(违即苦,顺即乐),苦乐两无,心体离念,即本来在真如不动中。但这个人无缘无故地把两支手掌互相摩擦。结果就发生涩滑(涩即粗,滑即细)和冷热诸现象。因此应知,一切受阴虚妄,亦像双掌摩擦所生种种现象一样。

  阿难。是诸幻触。不从空来。不从掌出。

  阿难!身识所感觉的虚幻触觉,并不是从空中来,亦不是从掌里生出。

  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能触掌。何不触身。不应虚空。选择来触。

  阿难!如果是从虚空而来,既然能触掌,何以又不能触你身,虚空本来是无知觉的,故虚空不应该有所选择,只触你的手掌,而不触你的身体啊!

  若从掌出。应非待合。又掌出故。合则掌知。离则触入。臂腕骨髓。应亦觉知入时踪迹。必有觉心。知出知入。自有一物身中往来。何待合知。要名为触。是故当知。受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假若这种冷热触觉,是从掌中生出,那又不需要等待合掌摩擦时才知道啊!又既然是从掌中出,合掌之时,就知道触怎么样出;离掌之时,也知道触怎么样入。就应该连手臂、手腕以及骨髓,都会感觉到触入时的踪迹,究竟在何处?假若说心中必有一个能觉之心,知道何时出,何时入,那就必定有一件东西,潜藏在人的身体里面,自来自往。又何必等待两掌相触合时才知道,而唤它作为触呢?因此应该知道,受阴都是虚妄的。然其性则真,是属于如来藏性。但其本体不变,故不是因缘生。其作用是随缘,故也不是自然生。

  阿难。譬如有人。谈说酢梅。口中水出。思蹋悬崖。足心酸涩。想阴当知。亦复如是。

  现在说想阴。阿难!譬如有人,在谈到酸梅的时候,口中自有口水流出。心中想起践踏在万丈悬崖上面时的情形,脚心自然会发生酸软的感觉,想阴就是这个样子,属于虚妄不实。

  从前在三国的时候,曹操带兵出征,兵行失路,口渴无水。乃下令说:大家速行,前面不远,有大梅林,梅子甚多,可以摘食。士兵听后,大家口中都生津液,暂不觉得口渴了,所谓望梅止渴,与经文所讨论的想阴义同。

  阿难。如是酢说。不从梅生。非从口入。

  阿难!从谈起酸梅而引起口水。这口水不是从梅而生,亦不是从口而入,只是妄想而有。

  如是阿难。若梅生者。梅合自谈。何待人说。若从口入。自合口闻。何须待耳。若独耳闻。此水何不耳中而出。

  阿难!像上面所说:听说酸梅,口中即生津液。如果这津液是从酸梅生,酸梅就应该自谈自说,不必待人家说出,才生津液。假若说津液是从口而入,则听到酸梅,应该是口,何需要等待耳闻,然后有汝液。若说单独是耳朵听到酸梅,而后有口水,那么这口水,何不从耳中流出。

  想蹋悬崖。与说相类。是故当知。想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想践踏在悬崖上心惊脚软,和说酸梅而口生津液是一样的道理。不必设身处地,只是稍为想想,践踏在万丈悬崖上,双脚便会发生酸软。一般人以为是敏感,但敏感是从何而来?这都是想阴所造成。想阴亦是从如来藏性所生,由真起妄,虚妄而生,虚妄而灭,并非从因缘生,亦不是自然生。

  阿难。譬如瀑流。波浪相续。前际后际。不相踰越。

  这里说行阴。阿难!行阴就象急流一样,波浪相续,后浪推前浪,有规律而且有次序,前浪灭,后浪生,相续不断。行阴在八识里,便如波浪一样,前念生,后念灭,念念生灭,前不落后,后不超前,所以说:不相踰越。

  行阴当知。亦复如是。

  因此应知行阴,亦是这样。诸行无常,念念迁流?令我们由少而壮,由壮而老死,没有一刻停止。

  阿难。如是流性。不因空生。不因水有。亦非水性。非离空水。

  阿难!这种急流之性,不是因空而有,亦不是因水而有。虽是在不里,但确实亦不是水之本性,亦不是离开空和水之外,而有此急流。

  如是阿难。若因空生。则诸十方无尽虚空。成无尽流。世界自然俱受沦溺。

  究竟从何处来呢?阿难!我再给你解释:假若急流是因空而生,则所有十方都是虚空,虚空无尽,急流亦该是无尽。那么所有世界,自然都淹没在水流之中了。

  若因水有。则此瀑流。性应非水。有所有相。今应现在。

  假若说流性是因水而有,则瀑流之性,应非水之自性。因瀑流之性浑浊,而清水之性澄清。水性为能有,流性为所有。能有之清和所有之浊二相,应该清清楚楚地同时现在眼前,方可说是因水而有流。

  若即水性。则澄清时。应非水体。

  若说浊流即是水性,则澄清的时候,这个澄清的,就该不是水之本体了。

  若离空水。空非有外。水外无流。

  若说浊流是离空离水的,但是离空则无水,离水则无流。空是圆满周遍,没有外边的,岂能离空而有水?水外无流,岂能离开水而有流。

  是故当知。行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所以应该知道,行阴亦是虚妄不实在的。本来不是因缘而生,亦不是自然而有。都是因为一念无明,认假作真,便跟著妄跑,而造成世间种种虚妄之相。

  阿难。譬如有人。取频伽瓶。塞其两孔。满中擎空。千里远行。用饷他国。识阴当知亦复如是。

\

  现在讲识阴。什么是识阴?识阴就是阿赖耶识。能分别、有思想、有攀缘和有受授之识心。

  阿难!譬如有人,拿一个频伽瓶(频伽是印度一种鸟名,声音十分美妙。此瓶形似鸟,故名),塞住两端的小孔,瓶里满满地装著当地土产虚空。走了千里以外,把本地虚空送给别国的人。分别的识阴,亦是这样的道理。用虚空来送礼,其实虚空都是一样,有何分别?分别心就是这样的虚幻不实。

\

  阿难。如是虚空。非彼方来。非此方入。

  阿难!像这样的虚空,不是从彼方来,亦不是从此方入的。这里喻识性周遍,本无去来,有何出入?但因迷真作妄,生了分别心,无事找事做,就有这种颠倒思想。

  如是阿难。若彼方来。则本瓶中既贮空去。于本瓶地。应少虚空。

  阿难啊!如果说瓶里的虚空,是从彼地来的,瓶中既然装了一瓶虚空,彼地就该缺少了一瓶虚空才对啊!

  若此方入。开孔倒瓶。应见空出。

  若说瓶里的虚空,是从此方入的,那么当打开瓶盖,把虚空倒出来的时候,就应该看见虚空从瓶子里出来。

  是故当知。识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虚空怎可移动?因此应该知道,识阴亦是虚妄不实。不是由因缘而生,亦不是因自然而生,根本都是从如来藏性所表现的。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语名称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

以火止沸 以火止沸

以火止沸成语名称以火止沸成语拼音yǐ huǒ zhǐ fèi成...

以煎止燔 以煎止燔

以煎止燔成语名称以煎止燔成语拼音yǐ jiān zhǐ fán成...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成语名称以珠弹雀成语拼音yǐ zhū tán què成...

1997年4月21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21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21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4月21日...

最新文章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古...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往似赠...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 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

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送君。古诗原文[挑错/完...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爱过...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