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原文网
标题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来源:法华经原文网作者:时间:2019-11-03 10:37:08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

不知为什么,我的心里充满纠结:我追求幸福,可觉得幸福总在前方。好多东西得不到的想得到,得到了后没意思。许多时候我常常自我矛盾,心中的想法互相厮杀,斗来斗去,无休无止。感觉人生就像一场折腾,总是自己折磨自己。不想要偏要来,想要的得不到。我决定去请教一个智者。  我问:幸福究竟在哪里?  智者说:幸福其实就是珍惜眼前,活在当下。人永远在路上,在追求的路上,在修行的路上,也在轮回的路上。幸福在哪里?它就在你心里,当你不再为想得到他们而苦恼时,你就是幸福的人了。幸福是什么?放下。一切都放下,此时的你,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我问:什么是放下?难道一无所有就是幸福吗?  智者说:佛陀住世时,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佛前,运用神通,两手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佛。佛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婆罗门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佛陀又说:“放下!”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的那花瓶放下。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下!”这时黑指婆罗门说:“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请问现在你要我放下什么?”佛陀说:“我并没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再没有什么了,你将从生死桎梏中解脱出来。”黑指婆罗门才了解佛陀放下的道理。  佛说放下,不是放弃,家庭、事业、车子、房子、妻子、孩子、友情、爱情、亲情……并不需要放弃,放下的仅仅只是心中的执念而已。六尘、六识、六根,是制造幻境的根本。悟透缘起性空,身心的彻底解脱,拿起也是放下。“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放下,其实无物可放。  我问:怎样放下?  智者说:喝茶的两个动作,就是拿起和放下。人生,其实也是两个动作,也是拿起和放下。拿起,是为了放下;放下,是为了更好地拿起。喝茶时,你会不会因为一个黄金或玉石制成的茶杯而拒绝放下?也会不会因为一个粗糙的陶杯或一次性塑料杯而拒绝拿起?人生就是这样,我们要的仅仅只是茶杯里的水,水才是我们真正需求的,茶杯仅仅是装水用的容器。容器必须用时拿起,不用时放下。我们是在喝水里得到幸福,而不是拿着茶杯享受幸福。  手上的东西容易放下,我们不会愚蠢到拿着石头去捧黄金。而心里的东西难得放下,的慢慢来,顺势而为。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一段荣华富贵的生活,刹那间失去,如若放下,就会如挑着重担的汉子,放得太快,会闪了腰。如果实在放不下就不要放下,忘不了就先记着吧,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在念念不忘中,已经遗忘。如若相见,喔,我们是曾那样,一个轻轻的握手,一个淡淡的微笑,其实什么都放下了,一切都已云淡风轻。  我问:放下有什么好处?  智者说:放下过去,得到未来;放下羁绊,得到自由;放下愚昧,得到智慧;放下忧伤,得到快乐;放下痛苦,得到幸福;放下面子,得到尊严;放下压力,得到解脱;放下自卑,得到自信;放下懒惰 ,得到勤奋;放下消极,得到积极;放下抱怨,得到安慰;放下犹豫,得到果敢;放下狭隘,得到宽容;放下怀疑,得到信任;放下小我,得到大我……  有多少放下,就会有多少得到。舍得舍得,舍就是得,得就是舍。得到了一些东西,必是舍去了一些东西。舍得就如太极图里的黑白图案,圆是永恒不变的,黑多就会白少,白多就会黑少。如若放下,就不会计较黑白,多少,得失。其实黑白,多少,得失,仅仅只是心底的幻觉。凡是对立的都是统一的,善恶,大小,美丑,好坏,佛魔,快乐与烦恼,幸福与痛苦……这些对立的东西,其实就是一个东西,谁也无法把它们分离开去,只有忘记它们,不起分别之心,你就会得到解脱。  我问:我看世界,总是善恶同在,美丑共生,明明是有分别的啊?  智者说:世界上的事物,本没有大小,也没有美丑、善恶之辨。有分别的只是我们的心。消灭分别之心,很少有人能做得到,一切都得慢慢来,那是一个缘的问题。人生就是一场修行,随缘,随遇,随性,随他,缘来了,就慢慢悟了,悟了,也就看破了,看破了也就慢慢放下了。其实宇宙、世界都是心中幻象,并不真实存在,只是六根、六尘、六识产生的幻觉。  我问:什么是六根、六尘和六识呢?  智者说:甚么是六根六尘和六识呢?说起来,很简单,那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从心理与物理的媒介功能上说,称为六根,也就是生理学上的神经官能。眼有视神经,耳有听神经,鼻有嗅神经,舌有味神经,身有感触神经,意有脑神经,这些都是心与物的媒介的根本,所以称为六根。  从六根所接触的物件上说,称为六尘,也就是物理学上的各类物质。眼根所见的颜色和形色,耳根所听的声音,鼻根所嗅的香臭,舌根所尝的味道,身根所触的粗细冷热与湿滑等,意根思想的称为‘法’——漪指的极微极远的无从捉摸的东西,这些就被称为六尘。  从六根接触v六尘而产生的判别力与记忆力上说,称为六识。如果没有六识而仅有六根与六尘,那就不是活人而是死尸,所以,六识是六根的操纵者,六根是六识用来接触六尘的工具。  我说:我还是不解,你还是说说如何放下吧。  智者又说:人生无畏,不管善缘恶缘,我们都坦然面对;人生无惧,无论荣华富贵,低贱窘困,我们都从容不迫;缘来了,则聚;缘去了,则散。无论聚散,无论贵贱,无论荣辱,无论生死。静观庭前花开花谢,闲看天上云起云落,无思亦无虑,这就是放下。  按照矛盾统一的哲学观点来说,放下从根本上来讲,就是提起,放下与提起,就是一体。多年不见的恋人,曾经憎恨难消的仇人,如果重新提起过去的恩怨情仇,只是淡然一笑,那就是放下了。放不下的,提不起。亿万富翁做乞丐,王侯将相阶下囚,若能在乞讨时,牢房里,谈起自己的曾经过往,淡淡的,如同谈论的是别人,那就是放下了。  一个人如果无论什么都放下了,他的人生还能拥有什么呢?所以正念要提起,正行要提起,正语要提起,正见要提起,慈悲要提起,道德要提起,善缘要提起,精勤要提起,不把这些提起,人生的价值、意义在哪里呢?  所以,佛法叫人要放下,但是放下之后,更要能够提得起;佛语叫人要能提得起,但是当你提起之后,还要能够放得下。人生最大的放不下,就是家庭、妻女、亲情、财富等,所以人永远负重、辛苦。人的心里,嗔恨嫉妒、忧悲苦恼,负担太重,应该放下;责任公理、慈心悲愿,应该提起。当提起时,提得起;当放下时,放得下。  功名富贵,放下;悲欢离合,放下;恩怨情仇,放下;是非得失,放下;善恶分别,放下;生死执着,放下;过去、未来、现在,放下;六尘六根,放下;贪嗔痴慢,放下;宇宙万物,放下;身体心灵,放下。那你所得到的,就是佛的智慧。得到的自在,就是大自在;得到的解脱,就是究竟涅槃。  悟透了,参破了,也就自然解脱了,不言放下,也已放下。悟天下所有动物的母爱都是伟大的、神圣的,与自己的母亲并没有两样,就会心生慈悲,断了杀生的恶念。经历爱恨情仇、生老病死的煎熬,就会感受爱情的虚幻,人生的无常。经历官场、生意场的起起落落,就会知道钱财,权利,不过是身外之物。经历死亡,与死神擦肩而过,便会看淡人生,懂得了幸福的真谛——不过仅仅是活着而已。  活着就是幸福,口渴时能喝得进一杯水,饥饿时能吃得下一碗饭,出门时能亲自迈动双腿走路,大小便时能自理……身上不痛便是福,能吃能睡就是富,幸福就这么简单。多少人没有双腿走路,多少人连脑子也坏了,多少人病魔缠身,吃不好睡不香。  我说:我与同事们正羡慕别人的孩子考上了研究生博士,怨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却突然传来消息,那个改行做官的某某,他的儿子前几天出车祸死了;于是感概之余,便多了一份淡然,那美女同事便说:“自己的儿子虽然读书不行,但身体健康,将来到工地去当民工,也可以赚到百多块一天。”平时里老同志门经常谈论这个贪官,那个贪官,抱美女,养情妇,房子数套,门面若干,心里愤愤不平,唾沫直射。但几年过后,贪官们纷纷落马,财产罚没,妻离子散,身陷囹圄。其实是老同志们没有看破,误把因果当手气。自认为今生过得比牛马还差的父亲,也看淡了。他的那些富贵、日子过得好的同学,朋友都纷纷离世了,唯一他还能喝能吃,虽然粗茶淡饭;无大病无大灾,虽然小病不断。身子板也是一流的棒,还能上房盖瓦,垒墙挖土,肩能扛,手能提,心里别提多幸福。  智者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缘,佛缘,人缘,善缘,恶缘,都是缘。只有珍惜自己的缘分,好好生活,才能得到幸福。宇宙人生的根本定律就是矛盾统一和因果轮回。这就是你生活的矛盾中的原因,你也生活在轮回中,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在因果中,我们不是脱离因果独自存在的。所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父亲是个善良的人,自然会有他自己的福报。  人生最强大的时候,不是坚持的时候,而是放下的时候。当你选择腾空双手,还有谁能从你手中夺走什么?世上最强悍的三个字是:不在乎。当你看破生就是死,死就是生时,谁还能桎梏你?对抛弃背叛自己的爱人,终有你也可以放下她,对她微笑,祝她幸福。对侮辱陷害自己的朋友,终有一天,你会握着他的手,热情的问候:你还好吗?时间久了,什么都放下了,时间会淡去一切。  我说;如果还恨呢?  智者说:放下怨恨,可以获得解脱;放下偏执,可以变得大度;放下奢求,可以活得洒脱;放下小潭,就会得到海洋;放下铁笼,就会得到天空。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慈悲,所以放下。放下背上的包袱,就可以轻装前进。放下手中的刀剑,就会失去敌人。放下心中的执念,就可以获得自由。在过程中努力,在结果上顺其自然,用一颗随缘的心,自如地去生活。不以得为喜,不以失为忧,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得不到的、握不住的,都是镜花水月,都要放下。心若放下,风轻云淡;若放不下,苦的不仅是当下,还有未来。花开自有花落时,不要因为悲伤花儿的凋谢,而错过下一个花期。人生之路,随时可能遇到沟沟坎坎,每一次跨越,都是一次成长。一切随缘,看破放下,把握当下。  我说: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智者说:对啊。放下了,你就会有顿悟之后的豁然开朗,重负顿释的轻松,云开雾散后的阳光灿烂。人往往拥有的越多,烦恼就越多。一切放下了,身心自然解脱了。人生总是在取舍之间,知足常乐,轻装上阵,是成功的阶梯。我们要放下生活中不必要的东西,洒脱前行,活出真我的风采。  利奥。罗斯顿说:“你的身躯很庞大,但是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脏。多余的脂肪会压迫人的心脏,多余的财富会拖累人的心灵,多余的追逐、多余的幻想只会增加一个人生命的负担。”人生苦短,必须学会放下,才能享受真正的人生快乐。在人生路途上,我们要放弃沉重的欲望,放下过度的需求,舍弃不必要的执着,还自己一片纯净的天空。修习佛道的人如果不能放下七情六欲,就无法修习到博大精深的境界。只有懂得放下自我,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谛。“当断不断,反被其乱。”我们应该保留生命中最纯粹、最有价值的部分,放弃累赘,调整心态,这样才是最好的选择。懂得放下执着,才能获得新生力量,才会赢得更多的回报。放下是另一种方式的拥有,学会了放下,就是成全了自己的幸福。有一佛偈云:“世事愚人,追逐功名迷本性。云山忘我,抛开得失现天真。”  台湾某禅寺中有一位老禅师,养了条狗取名叫“放下”。狗儿自幼在禅院中长大,跟着禅师一起习惯了吃素。每天,老禅师会端着狗狗的食盆到门口大声喊道:“放下!下!”狗儿就过来吃食。有人奇怪地问老禅师:“人家的狗都叫旺旺、来福之类的,怎么您的狗取名叫放下?”老禅师微笑着回答道:“我每天端着食盆到门口看上去是在叫狗,其实是叫在我自己,叫我自己‘放下’!如果明天我就不在了,今天晚上在门口,我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我们何不像老禅师一样,每天都对着自己叫放下,放下,放下,让身心得到一丝丝解脱?  我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什么意思?  智者说:屠刀,是指人的欲望——贪,嗔,痴,慢,如果能放下这些念头就能成就佛。禅宗二祖慧可,为断臂求法,请达摩祖师给他安心。达摩说:“把心拿来,我给你安。”这就是教他把心放下,慧可终于开悟。六祖慧能受传五祖衣钵向南去后被慧明等弟子追赶,当慧明要抢回衣钵时,才醒悟到不是为衣钵而来,而是为法而来,这时六祖才出来为他开示说:“不思善,不思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意思是叫他抛弃人我,把善恶念头都放下,这样才能获得心灵的解脱。  我说:比尔盖茨裸捐,他既能拿起,又能放下。  智者说:历史上很多有智慧的人,既拿得起,又放得下。既能入世,也能出世;既能辉煌,也能善后。很多大官功成隐退,得以保全性命。多少富商,捐款助人,行慈悲之道,反而更加富有。其实“放下”是智慧,是先舍后得,“放下”是豁达,是天地清明。“放下”是留白,是虚怀以待;“放下”是腾出空间,以退为进!放下,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放下,是一种坦然,不是无奈,更不是放弃。放下,是一种大度,是一种彻悟,是一种灵性。只有该放下时放下,你才能够腾出手来,抓住真正属于你的快乐和幸福。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死济之 以死济之

以死济之成语名称以死济之成语拼音yǐ sǐ jì zhī成语...

以水投水 以水投水

以水投水成语名称以水投水成语拼音yǐ shuǐ tóu shuǐ...

以汤止沸 以汤止沸

以汤止沸...

以正视听 以正视听

以正视听成语名称以正视听成语拼音yǐ zhèng shì tīn...

以沫相濡 以沫相濡

以沫相濡成语名称以沫相濡成语拼音yǐ mò xiāng rú成...

最新文章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古...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往似赠...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 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

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送君。古诗原文[挑错/完...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爱过...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