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原文网
标题

一真法界中的人生境味

来源:法华经原文网作者:时间:2019-11-06 10:37:56
华严中表述的法界乃“无始无终、无内无外、勉强其名”,这就是对于人生世界整体的认识和看法。所谓法界众生或者说是一真法界。佛法重缘起,缘生缘灭,聚则生起,尽则散失。无非皆是缘分之成熟与否,佛教向来不承认世界有第一因的说法。对于人生社会也不认为内与外绝然、绝对,故有“小而无内、大而无外”之说。世上一切问题,我们不妨想一想,存在的现象必然有他合理的一方面,也就是说,必然有他的合理性,不然不可能存在。世上没

华严中表述的法界乃“无始无终、无内无外、勉强其名”,这就是对于人生世界整体的认识和看法。所谓法界众生或者说是一真法界。佛法重缘起,缘生缘灭,聚则生起,尽则散失。无非皆是缘分之成熟与否,佛教向来不承认世界有第一因的说法。

对于人生社会也不认为内与外绝然、绝对,故有“小而无内、大而无外”之说。世上一切问题,我们不妨想一想,存在的现象必然有他合理的一方面,也就是说,必然有他的合理性,不然不可能存在。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除非他是个非正常之人。

\

佛法中所阐述的宇宙世界、人生就会是一种共存共生、互相依赖的人生哲学,这种原理就是佛学理论中缘起性空的道理。这就是佛教建立在人世间的人间基础,这也就是佛法上所讲的--俗谛(世间真理)。缘分二字,不可能道尽佛教对于世道人心的善与恶、好与坏之缘等种种之相。因此曾经有人问我:“师父,有的人有缘无份,有的人有份无缘,这是什么道理,阿弥陀佛!”世间本来就是一种缺憾,有种种的人生际缘,这样就难免有苦乐相间,喜忧参半。

佛法因此在讲缘起性空的同时提醒人们,在实现追求人生价值的同时,真空妙有的出世真谛(出世绝对真理)。这才是指出世间烦恼与痛苦的解脱之道。缘与份的天空不是世间的终极价值的体现。

\

一真法界中把个人与整体,人生与世界的距离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真心与真诚的一面,尽量的呈现在人们生活的当下,这中间不是不能弥合人性的缺陷,而是需要我们理性与理智看待这个人世间,从封闭的自我走出来,回归到人性,人与自然的大融合,走到人生体现人们生活中的大智慧中来,体味真正人生的一真法界。有位哲人讲过“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华严经上说:“一切唯心造”。天堂与地狱,皆因有情众生一念之间,一念善净心即天堂心,一念恶心是地狱。

命运其实掌握在每个人的手中!(信息来源:香港宝莲禅寺)

编辑:明蓝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 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

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古...

患名之不立,不患年之不长 患名之不立,不患年之不长

患名之不立,不患年之不长。...

最新文章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古...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往似赠...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 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

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送君。古诗原文[挑错/完...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爱过...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