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原文网
标题

三摩地禅定─入门指导

来源:法华经原文网作者:时间:2019-11-06 10:39:24
三摩地禅定──入门指导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开示 翻译 / 何念华 我们会稍微谈一谈三摩地禅定。我想,我们一边谈、一边实际上试着做做看,这样可能很好。所以我会讲一点,然后你们禅定一会儿;然后我再多讲一点,你们也就再多禅定一会儿。这么做,你们就会了解我所讲的内容,这个指导也才比较有意义。否则,你可能无法将这个指导和禅定连在一块儿。 实际上所要使用的技巧非常简单。一般而言,过去所有伟大禅定者都
三摩地禅定──入门指导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开示 翻译 / 何念华 我们会稍微谈一谈三摩地禅定。我想,我们一边谈、一边实际上试着做做看,这样可能很好。所以我会讲一点,然后你们禅定一会儿;然后我再多讲一点,你们也就再多禅定一会儿。这么做,你们就会了解我所讲的内容,这个指导也才比较有意义。否则,你可能无法将这个指导和禅定连在一块儿。 实际上所要使用的技巧非常简单。一般而言,过去所有伟大禅定者都告诉我们,禅定的时候要坐直。当我们身体坐直,就会有敏锐的感觉,有重要的感觉,这会产生适当的氛围。 这次的指导中,我不会建议使用任何外在的目标物。我们有时听到的三摩地教学使用外在目标物,譬如一朵花;但我们在此要学的是一般上座部传统的方法,把呼吸当作目标。所以我们专注于我们的呼吸,我们只要跟随气息的出与入,就是这样。我们的心念集中于呼吸,身体坐直,眼睛睁开。让我们来做一下,然后再谈一谈。这就是最精要的技巧了,基本上,什么都不做。 〈禅 定 〉 我们只要坐直并观察呼吸,不要被干扰,不要被那些占据我们心头的思绪所干扰。我们就只是坐着,独自坐着,没有任何其他事物…我们自己、呼吸、专注,就只有这些。 我们坐着,专注于呼吸,没有别的。然后,或许某些思绪会出现。当思绪出现,我们该做什么?什么都不做。这里只有一个方法──一法适用于所有状况,这个方法就是专注于呼吸,就是这样。 干扰或多或少会出现:昨天说的话、上礼拜看的电影、刚才的交谈、明天该做的事、突然的恐慌──今天早上有没有关上厨房的瓦斯?诸如此类的事,它们都有可能出现;当它们出现时,回到呼吸上。“回来”,这就是三摩地的口号。每当我们发现自己的注意力分散,记得这个教导,然后回来,回到呼吸上。让我们再做一会儿。 〈禅 定 〉 假使我们怀抱雄心壮志,我们就会对于我们的目标产生执着──即使我们的目标是证悟,那么就没有禅定。因为我们总是惦念它,我们渴望获得它,我们幻想它;这不是禅定。 这是何以三摩地禅定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放下任何目标”,坐着就只是为了坐。在此我们吸气、吐气,就这样观照着,没有别的。是否获得证悟不要紧,朋友是否比我们迅速获得证悟也不要紧,谁在乎呢?我们就只是呼吸,我们身体坐直,观照气息的出与入。没有别的。 我们放下对目标和雄心壮志的执迷,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面向。它甚至也包含想要完成一个美好的禅定,连这点也该放下。只是坐着。 少一些执迷,少一些野心,只是坐直并且观察呼吸,优点是没有事情会扰乱你。只有在我们有目标的情况下,事情才会扰乱我们。当我们有个目标,我们就会变得有点执迷。假设我们的目标是去某个地方,有人在我们的正前方,挡住我们的车子,如果有东西妨碍了我们前往目标的路,它就变成一个讨人厌的东西。但假使我们没有目标,那就都没有关系──无论是噪音、这里或那里感觉痒,这些都没有关系。 这点很重要,因为修禅定的人,常常有强烈的企图心要达成某件事。当他们受到干扰,就会经历各种地狱,就会失去信心、感到挫败。他们责备自己,责怪这个技巧。因此,至少在这短暂的禅修当中,我们是否获得证悟并不要紧,壶里的水是否滚了也不要紧,电话响了不要紧,是不是朋友打来的也不要紧──就这短暂的时间,任何事情都不要紧,就这短暂时间。 〈禅 定 〉 三摩地禅定不必要是为了成佛的缘故。假如你对成佛或涅盘没兴趣,你便能够自然地修持三摩地──不会经常在各种状况中摆荡。多半的时候,我们无法控制自己,我们的心总是受到一些事物的吸引或干扰──我们的敌人、我们的爱人、我们的朋友、所有一切,还有希望、恐惧、嫉妒、骄傲、执着、瞋恨,所有这些。换句话说,所有这些事物、这些现象、这个世界控制了我们的心,而我们无法控制自己。或许我们可以在剎那间控制自己,但我们若是处于极端的情绪当中,我们就会失去控制力。 如我先前所说的,放下我们的野心有点象是佛教徒所谈的出离心。如果你读过佛陀的故事,佛陀远离他的宫殿、

\

皇后、儿子、父母,到外面去寻求觉悟。严格地从三摩地的观点而论,你可以说佛陀试着减低他的野心,或至少他试着了解他的目标为何、他想要达成什么,但他同时也试着了解,他所想要达成的目标是徒劳无益的。所以他想办法要放下,要获得放下的力量。总括地说,如果你想成为三摩地的修行者,放下的力量相当重要。 我们修三摩地禅定,所以我们获得放下的力量,或者我们了解到执迷、僵固所招致的覆灭。 事实上,你们会发现,这个技巧给予我们一些时间或机会,让我们松开我们拥有的结。这是为何一些伟大的禅定者说,三摩地这类的禅定,是什么也没做的稀罕时刻。 我们通常总都会做一些事、想一些事,我们总是在忙碌。因为我们总是让自己如此忙,以致于迷失在无数的执迷和僵固中。当我们在这里禅修,什么也没做的时候,所有这些僵固的事情就会被揭露出来。也许对初学者而言,这有时可能有点吓人,但慢慢地,你会获得某种内在的信心来面对这些。而且你会发现,这些僵固的情况会自动减少──而你什么也没做。一般指导禅定的书籍会说,如同蛇伸展开自己,我们的执迷松解开它自己。你会获得这种技巧。 〈禅 定 〉 这里有个难题。当思绪出现,我说要回到呼吸上、专注于呼吸,你会不自觉地就把它解释为:“噢,仁波切是说,我们要停止这个思绪,回去专注在我们的呼吸上。”我不是这个意思。我不是说你应当停止这些思绪,我不是这么说,我所说的是专注于呼吸;这是两回事。当思绪出现,不要停止它,不要增强它,不要鼓励它,不要劝阻它;什么都不要。你的工作就只是专注于呼吸,就这样。 了解这个差异很重要。如果我真的是说,“停止这些思绪,然后回到呼吸上”──这是一回事──但这不是我的意思。当思绪出现,你要做什么?回到呼吸上,这就是你要做的。停止思绪不是你的工作,也不是这个教授的一部分。思绪会出现──你所要做的就只是专注于呼吸,就这样。 〈禅 定 〉 弥勒菩萨对于三摩地修持提出很好的忠告。当我们修持三摩地时,要记着对治法门,这很重要。当我们的心受到干

\

扰,我们必须记住对治的方法,这里的对治方法就只是回去专注呼吸。每当我们受到干扰,都必须有这样的正念,我们称此为应用对治法门。但有时我们用得太多,那可能导致昏沈或烦乱,你们了解吗?假如你太担心,换句话说,假如你不停地使用对治──对治、对治、对治──这几乎象是没有毒害时也使用对治。事实上,这成为一个问题,这成为昏沉和烦乱的起因。 〈禅 定 〉 总是做短的三摩地,特别是对那些初学者而言──短暂,但次数要多。假设你要做十五分钟的禅定,至少要重新开始三十次,当中作短暂休息。慢慢地,我们可以禅定久一点,也许十五分钟,我们就开始十五次,这当中有短暂休息。有时作真正的休息──起身、走走、做些其他事。一段时间之后,你可以在十五分钟的禅定中开始七次。让禅定保持短暂是重要的一环。假如你一开始做太久,你会对此技巧感到厌烦。我们是人,我们不喜欢无聊,我们总想要变化──变化饮食、变化服装,我们喜欢变化。 同样的,灵性道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需要很有耐性。我们必须开始喜欢这个道,所以我们要让禅定保持短暂而确实,次数要多。那么我们就能养成牢固的习惯,然后它成为我们的一部分,也就容易做。好比喝酒,我们刚开始只喝一点点。我们不会一次喝上两三瓶,否则喝到想吐,我们就不会再想去碰酒。只做短时间,但次数多一点,分段多一点,那么你就会习惯,这点很必要。三摩地应该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你要习惯它。为了养成习惯,做一点点,时间要短,但次数要多。 中间暂停的时候,假如可能,仍然记着你在呼吸。我们总是忘了我们在呼吸。 我们也不应该限定禅修的时间;不应该限定只有早上或只有晚上禅修;你应该在任何时间禅修。修持的时间总是此刻──从来都不是未来。永远不要离开你的三摩地,好像你明年、下个月、或下个周末将会去做;现在就做。反正也就大概四十五秒钟,特别是对初学者而言。很容易的,你可以在任何地方做。那只需要坐直,短的禅定就已经很好。在心受到干扰之前,我们自己就决定停止禅定,这样很好──然后再开始。再说一次,在干扰来临之前,停止禅定。我们会对这个技巧感到自在,会有战胜干扰的感觉──在干扰来临之前,我们已经在那里;所以就只做短的禅定。 我们在这个道的修持,一般都像这样。你真的不应该去做“这是禅修的时间”这样的计画,然后在休息时失去觉知。当然,你应该拨出某个时间来修持,譬如早上或晚上某个时刻,这有很大帮助。但除此之外,你应该在任何可能的时间修持三摩地,就只要一分钟,那并不困难。然后我们逐渐加长时间。 〈禅 定 〉 禅定的时候,就只是身体坐直、观察呼吸。所以这么做会如何?它创造出一个空间。事实上,这个技巧本身只是个花招,重点是认出这些不断轰炸我们的思绪和干扰。 我们仍然感到生气,但可以说,我们知道我们在生气。当我们生气并且知道自己在生气,这样的生气就很幽默了。我们可以把这个气赶到某个方向去──我们拥有较大的控制权。我们生活当中的挫折就是对情绪毫无控制能力,这就是为什么一点都不好玩。佛教的全部目的就是玩得开心,不是吗?为了玩得开心,我们必须拥有控制权。如果别人对你有控制权,那就不好玩了。 〈禅 定 〉 三摩地需要很多纪律。特别对初学者而言,纪律相当必要。因此喇嘛常常建议我们,有时要参加团体的禅修。当然,我们绝对应该独自修,但团体禅修也能够帮助我们。因为我们有骄慢、有自我,这骄慢和自我总是告诉我们要有竞争心。因此当我们在团体中禅修,我们不想要睡着,我们不希望被认为是个糟糕的禅修者。我们并不真的有勇气说:“嗯,没关系,如果我是最差劲的那一个。”我们希望是最厉害的,是最迅速的,我们有这样的竞争心态。所以,既然我们有这竞争心,或许我们也就可以把它当作这个修道的工具。因此如果我们能够,有时去参加团体禅修会是很好的一件事。 我想,这就象是去健身中心。假如你买个机器放在家里,用个两三天,你就不再使用了。这个工具到头来被扔到车库里,不是吗?但假如你到健身中心,看到许多曼妙的身躯,看到其他人很努力地在运动,这会给你一些启发。多么错误的动机〈仁波切笑〉!但至少它把你带到某处。作为一个修道,混淆是可以被接纳的,所以没关系。 保持简单,不要复杂化,三摩地很简单。专注于呼吸,坐直,这就是你所要做的。当我们专注于呼吸,呼吸就发生在当下、在此刻,不在过去、不在未来…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利用呼吸很好。呼吸发生在每一刻──吐气时,它离开、结束,永远不再回来。然后我们再次呼吸。 如果可以,你也应该做三摩地的周末闭关。事实上,这么做很好。你每天都禅修几分钟。另外,随时想修就修,在不同的地方禅修,不要只在佛龛前面,而是在每一个地方。然后有空的时候,一个月一次或一年一次,你应该做个密集的三摩地闭关。你可以发誓禁语,然后就只是坐着。事实上,西藏有个传统叫作宁桑(nyinthun)和达桑(dathun)。宁桑是指一日闭关、一日修持,你可以发誓禁语或发任何誓,然后整日修持三摩地,也许中午吃个饭。你会慢慢习惯。而后你可以进行达桑,一个月的三摩地闭关,一天三座三摩地,只有三摩地。这会有一些效果,至少它会把你逼疯。〈笑声〉 我先前说过,修持三摩地只能够获得控制自己的力量,这已经很不错了。但假如你是个大乘佛法的修行者,你应该在三摩地禅定开始时皈依和发菩提心,结束时作功德回向。修三摩地禅定具有非常多的功德,特别如果你在开始时皈依和发菩提心。事实上你该这么说:“我坐在这里观察我的呼吸,所以我不致于被干扰;假如我不被干扰,就表示我变得很有力量;假如我很有力量,就表示我可以帮助许多众生。”这就是我们在做的。仅仅是坐着就有很多功德,获得功德并不一定需要很多行为。仅仅坐着,观照当下、观察呼吸,就累积了很多功德。 〈本文译自“鹿野苑集会”英文网站http://www.deerparkgathering.org/shamatha.html〉 奢 摩 他 之 开 示 宗 萨 钦 哲 仁 波 切 首先我们应找出为何要修习奢摩他的理由,基本上,修止是为了获得某种程度的自我控制力。这表示目前我们毫无自我控制力。在我们面对的许多难题,我认为我们经历最深层的焦虑和痛苦之一,是内在的基本不安全感。此不安全感正是我们必须摧毁或至少应了解到的。 我们的基本不安是有关于我们本身,更具体地说,此不安乃关于是否有“我”或“自己”,通常我们不太可能问这个问题,但下意识或半下意识里一直都在质疑。佛教教义上认为内在不安,乃当我们不断审视自己的生活,尤其是日常生活时,会发现自我的存在颇为怀疑。 举例来说:自我介绍时,我们会说“我是某某某”;我们可能将自己名字印在名片上,或寻求各种途径以获得进阶或得到某种称谓,更细一层的探究:我们还经历像挚爱与争斗等等的各种极端情绪,这些情绪,实际上还超乎了对别人的爱着与侵犯,它们产生的原因是为了说服我们“自己存在,我确实存在”。 无可避免的,我们还是常感不安,出于这种不安全感,我们制造了许多无谓的希望与期盼,无以设数的期待都落空了。 事实上,我们也常历经那些不期望它发生的,实际中,我们不希望发生的,似乎老是出现,当这种情况反覆发生后,人们开始失却对自己的尊敬,也丧失对周遭环境的尊敬,信任就不再有,这就是为何多数的我们,不易对人或事有崇敬的看法(sacred outlook)。对自己没有崇敬的理念,就不会有确定性,更不用谈对,宗教事务上,如对上帝或圣灵等有崇敬的观点,我们甚至不确定自我是否存在。We're always in doubt。即使如此,多数时候我们还是我们存在。但我们也相当聪明,我们知道我们在伪装,我们想要隐藏,不愿自我承认我们正伪装。为了遮掩,我们可能做一些与别人有关的极端事情,或对别人吼叫。做完这些事情以后,它给予你一种自我存在的满足感。你也活在这种肤浅的满足感生活中,实际上你的自信还是不坚固。 于是我们逐渐丧失对生活的认知与欣赏…我认为我们应该对自己的生命develop某种程度的了解与感恩,当我谈到生活的欣赏与认知,此生活可是包罗万象。举例来说,我吃饼干时,当饼干进入我的喉咙,我应该真实感受到“哇!真不可思议!我能够实实在吃到饼干,太美妙了”你知道吗?也许事情不会是这样。再举例来说,当我在嚼饼干,饼干在我嘴里溶化,可能忽然间屋顶塌下来,可能把我压死了。这片饼干永远也不会进入我的喉咙!所以发展出对生命的认知与欣赏多么地重要,而“止”的禅修即是一把钥匙,一把非常特殊的钥匙,得以进入这种认知与欣赏。 因此我们现在有了两个目标:藉由禅修建立相当的自信,换句话说即消除基本不安,同时学习如何欣赏分分秒秒的生活。然而这不是真正的佛教,而是很人性的作法。你不能称其为一种宗教,事实上,许多奢摩他禅修大师常说修止并非是要达到去除各种烦恼,完全捐弃二元对立现象的开悟境地。其目标,正如我较早所说的是得到自我控制的能力,当能自我控制时,我们可以获得相当程度的信心,认知与欣赏每一分,每一秒的生命。 宗萨钦哲仁波切曾在许多国家和场合,讲授奢摩他(或称为“止”)作为定心与安心的方法,本文是节录自仁波切在澳洲雪梨的奢摩他开示,原文登于1997年8月Gentle Voice。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以泽量尸 以泽量尸

以泽量尸成语名称以泽量尸成语拼音yǐ zé liàng shī成...

以理服人 以理服人

以理服人成语名称以理服人成语拼音yǐ lǐ fú rén成语...

以狸致鼠 以狸致鼠

以狸致鼠成语名称以狸致鼠成语拼音yǐ lǐ zhì shǔ成...

最新文章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古...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往似赠...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 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

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送君。古诗原文[挑错/完...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爱过...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