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原文网
标题

三十七世牛台鹤林玄素禅师

来源:法华经原文网作者:时间:2019-11-08 10:34:57
鹤林玄素禅师  武后如意元年(西元692年),二十五岁时出家。后至青山,从学于牛头五祖智威,受胜法。开元中,至京口,住鹤林寺。天宝11年〈西元752年〉去世,年八十五岁。  玄素的禅风非常简默,强调“道惟心通,不在言通”,重视实地修行;他同时也秉持了初祖法融慈悲柔忍的宗风。弟子有吴中法镜,径山法钦,吴兴法海等人。后世因为将洪州道一禅师与他混淆,误称道一禅师为马祖,但这其实是

鹤林玄素禅师

  鹤林玄素禅师〈西元668年-752年〉,俗姓马,润州延陵人(今江苏省丹阳市),又被称为马素、马祖,谥大津禅师,唐代禅宗大师,为牛头宗代表人物之一。


  武后如意元年(西元692年),二十五岁时出家。后至青山,从学于牛头五祖智威,受胜法。开元中,至京口,住鹤林寺。天宝11年〈西元752年〉去世,年八十五岁。
  玄素的禅风非常简默,强调“道惟心通,不在言通”,重视实地修行;他同时也秉持了初祖法融慈悲柔忍的宗风。弟子有吴中法镜,径山法钦,吴兴法海等人。后世因为将洪州道一禅师与他混淆,误称道一禅师为马祖,但这其实是错误的。牛头宗至六祖慧忠、玄素时,宗门大盛,与神秀北宗、惠能南宗,并列为禅宗三大宗派。
  【玄素禅师(668~752年)】
  玄素禅师,唐代僧人。为牛头宗第五世智威禅师之法嗣。字道清,俗姓马,润州延陵(今江苏省)人。后人多因他俗家之姓马氏而称之为“马素”。生有异常之气度,幼年即深仁而乐静。童年即希离尘俗,求归释门,父母从之,遂出家为僧,于如意年间,止住于江宁长寿寺。受具足戒后,戒行精进,定业勤修,思入幽微,三学俱修。既悟得色空,经常希慕宗匠。
  晚年乃入青山幽栖寺,师事智威禅师,经过几年潜心修行后,道业大有长进。智威禅师常诲以胜法,终于承受其不刊之旨。自此之后,他更加伏形苦节,锐意修习,破衲布衣,寒暑不易,贵贱怨亲,皆所不顾。时人称之为“婴儿行菩萨”。道业既高,前去参学问道者日多。
  开元年间,受注密之延请,移住京口;郡牧韦铣对他十分崇敬,四方学者,纷纷前往礼谒,一时僧俗二界人士,充塞寺院。
  玄素平时衲衣空床,足不出户,王候致礼,不为所动,视世间之名誉利禄,犹如空花幻影。忽然有一天,有一屠夫前来礼谒,自生感悟,悔恨以往所犯之罪过,要求玄素接受他的供养,玄素欣然同意,后来,又亲自到他寓所,众人都大惑不解,皆称“异哉!”玄素道:“佛性对一切人都是相同的,只要是可教化、济度的,我都济度之,何异之有?”
  天宝十一年(七五二年)十一月十一日夜里,玄素无疾而化,世寿八十五。倾城悲恸,哀号震天。太和年中,僧俗二界又远慕其遗风,崇尚其德操,朝廷又追谥“大律禅师”之号。
  【简介】
  佛祖道影白话解(二)禅宗初期祖师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三十七世牛台鹤林玄素禅师
  师,延陵人也,俗姓马。参威禅师,悟旨;复居京口鹤林寺。一日,有屠者裕谒,愿就所居办供;师欣然往,众皆见讶。师曰:“佛性平等,贤愚一致;但可度者,吾即度之。何差别之有?”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会即不会,疑即不疑。”又曰:“不会不疑底,不疑不会底。”又有僧扣门,师问:“是什么人?”曰:“是僧。”师曰:“非但是僧,佛来亦不着。”曰:“为什么不着?”师曰:“无汝栖泊处。”天宝十一年示寂,塔于黄鹤山。敕谥大律禅师,大和宝航之塔。
  赞曰
  佛性平等 海水味一 屠儿刀放 三涂顿息
  西来何意 会即不疑 不疑不会 佛亦奚为
  或说偈曰◎宣公上人作
  马氏有子玄素师 屠夫设斋供养之
  众皆讶然呼怪怪 佛性平等勿咄咄
  圣凡暂异应修善 贤愚一致莫糊涂
  自古真理原不二 休认蟑螂作木虱
  白话解
  今天是讲第三十七世,牛台鹤林寺的玄素禅师。
  师,延陵人也,俗姓马:这一位禅师是延陵人,俗家姓马。参威禅师,悟旨;复居京口鹤林寺:他去参拜智威禅师,明白向上一法这个心印法门。以后他就住在京口这个地方,那儿有一座庙叫鹤林寺,他就在鹤林寺住。
  一日,有屠者裕谒,愿就所居办供:有一天,他遇到一个杀猪的,或者杀牛的,或者杀羊的,凡是杀畜生的都叫屠夫;这屠夫就是杀生的,这也是一个微贱的种姓,也是一个微贱的行业。这个人叫“裕”,就来到这儿拜访他来了,请玄素禅师到他那个屠户铺去吃斋。你看,这是简直太滑稽了吧?本来他那儿猪鸭鱼什么肉都有,而他一个屠夫要请这位和尚去吃斋,在那儿办供养。
  师欣然往,众皆见讶:“欣”,就很快乐的。玄素禅师很高兴地就答应了,说:“好,好,我到你家里去应供。”那么这一般的和尚就都认为这个事情是很特别的,很奇怪了──杀猪宰羊的这么一个屠夫请吃斋,这怎么可以去呢?所有的僧人就都很惊奇的,认为他这个事情做得不对了。
  师曰:佛性平等,贤愚一致:玄素禅师就说了,各位不要着急,也不要生一种怀疑。佛性是平等的,杀猪的屠夫也是有佛性,将来也可以成佛的;这平等的,没有分别;不论是善人、恶人,这都是一样的。
  那么佛教讲这样子,这不是善恶混合了吗?“佛性平等”,杀多少人也是那么多佛性,救多少人还是那么多佛性。那么为什么人要救人,不杀那么多人呢?你们各位想一想。
  不是这样子!佛性平等,是谁都有份的;可是“贤愚一致”,不论他是善人、恶人,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只要他能改过自新,谁都有成佛的机会。不是说,你做恶的人也和善人是一样的,不能这样说。
  好像有人说:“这个见嘛就是不见,不见就是见了。”那不见就是见,你为什么又要见呢?说:“那个好就是坏,坏就是好;没有好也没有坏,没有坏也没有好。”那你坏就得了,为什么你又要好?所以这不能混合而谈,不能笼统而谈。不错,可以一致,但是要改过自新才能一致的!若不改过自新的话,贤者是贤,愚者是愚,不能雷同。
  不能说是:“喔,那我就不修行和修行一样的,我不吃斋和吃斋是一样的!”这简直是骂人了嘛!啊,我不修行就和修行是一样,我不吃斋和吃斋一样?那我不骂人和骂人也一样吧?我不杀人和杀人也一样吧?有这个道理吗?没有的。所以不能这么囫囵吞个枣──吃个枣,就这么囫囵个把它吞下去了。那个猪八戒囫囵个枣吞下去,却问:“猴哥,猴哥!这个枣是什么滋味啊?”你说这是属于愚痴、不愚痴?
  所以善者不妨勇猛精进,恶者需要改过自新;你贤者不妨教化愚者,愚者应该向贤者来学习。不能一概而论,说:“喔,那你这么样讲,我有一个最好的折衷的办法。什么呢?你不吃斋就吃斋了!”那你不穿衣服就穿衣服了,你不吃饭也就吃饭了?那你就不要吃饭嘛!这是我的方法;不吃和吃一样的,为什么你又要那么麻烦要吃?试试看!
  说:“不行,我肚子不答应!”那你学这个有什么用?怎么可以说口头禅,来讲一些废话呢?不可以用口头禅讲废话的,要讲实实在在的、老老实实的,不要尽讲骗人的口头禅。我讲“东西”,你们都说我骂人。“啊,我骂就是没有骂!是吧?”不可以的!我讲真理,所以你们说我骂人;我不是骂人,我是讲真理的。
  但可度者,吾即度之,何差别之有:只要是有可度的机会,我就要试一试来度一度他;为什么要那么重的分别心,为什么要那么多的顾虑?这有什么分别呢?
  僧问:如何是西来意?有一个和尚就问玄素禅师说:“怎么样是西来大意啊?”西来大意也就是祖师意。
  师曰:会即不会,疑即不疑。玄素禅师就说:“什么叫西来大意啊?你明白的时候,就像不明白一样。”这怎么讲呢?明白怎么像不明白一样?那不明白又像明白一样?那可不行的!你明白,可以像不明白的;你不明白,不可以像明白。这就是你明白了,不要贡高我慢,不要那么骄傲,说:“喔,你知道了吗?我懂得西来意了!啊,你还不懂呢!”这就叫贡高我慢了,这就叫会即不会;本来你不一定通的,你就冒充通达。
  你通了,不需要各处去卖膏药,说:“啊,我是一个明白西来大意的,我是明白祖师意的!”各处去满街卖广告,不需要的。“有麝自然香,何须大风扬”,你若有真东西,不怕没有人买;不需要各处去找买主。尤其你真有了,何必又那么着急想要卖它呢?不需要的;因缘成熟了,自然就师资道合了,就能行法了。不是像个喇叭筒似的,一天到晚吹吹吹,吹给旁人听,不是那样的。“会者不难,难者不会”,会了,一切都没有问题了;不会,那问题就多得很。“疑即不疑”,究竟会不疑了。你不疑就不会,不会就不疑。
  又曰:不会不疑底,不疑不会底。你若不会,也就不疑;若不疑嘛,又不会。这个“底”字是个虚字,不要深追它。
  又有僧扣门:又有一个和尚来扣他的门──就叫门、拍门。师问:是什么人?这都是在这儿尽打机锋,弄口头禅呢!你不要把这口头禅就当着一个真实,这都是在那儿游戏、开玩笑呢。师问:“是什么人叫门?”
  曰:是僧。说:“是个出家人,是个僧人。”
  师曰:非但是僧,佛来亦不着。禅师说:“不但你是个僧,你就佛来了,我也不理你!”“不着”,就是不理你;我不管你,也不招呼你,当没有一回事似的。
  曰:为什么不着?这个僧人就问:“您为什么佛来都不理呢?”
  师曰:无汝栖泊处。禅师说:“我为什么不理啊?就因为现在没有你住的地方。”“栖泊”,就是住宿的地方。没有你住的地方,就是你还不够资格呢!
  天宝十一年示寂,塔于黄鹤山。敕谥大律禅师,大和宝航之塔:玄素禅师在大约唐玄宗当时的天宝十一年那时候,就圆寂了,在那黄鹤山造一个塔。皇帝敕号大律禅师,那个塔就叫大和宝航之塔。
  赞曰
  佛性平等,海水味一:佛性是平等的,海里那个水都是一味。一味是什么味道?你们自己去尝尝就知道了!
  屠儿刀放,三涂顿息:这屠夫刀子放下了,就立地成佛。“三涂”,就是地狱、饿鬼、畜生;“顿息”,就立刻停止了。
  西来何意,会即不疑:西来有什么意思啊?你若明白了,就不疑。
  不疑不会,佛亦奚为:你要是不疑,还不能真明白。要是真明白了,连佛都不执着了,佛来也不理了;“佛来佛斩,魔来魔斩”,这叫大彻大悟,扫一切法,离一切相。
  或说偈曰
  这首偈,不知道是谁写的,我也不认识他,他也不认识我,但是这首偈我记住。这说是──
  马氏有子玄素师:这马氏真正幸运,真可以说是有子了!这个子,真是个大丈夫,真是个大英雄,真是个大豪杰,是人天师表;他叫玄素禅师。这个“有子”,其中就包括一种赞叹辞:“姓马的真是幸运哪!他有这样的好儿子,出家做一个大的禅师!”
  屠夫设斋供养之:突然间有一个杀猪宰羊的屠夫要来设斋供养他,他很欢喜就答应了。
  众皆讶然呼怪怪:其他一切的僧人都很惊奇的(verysurprise),很惊讶的,就说:“奇怪了,奇怪了!哎,怎么搞的,怎么到屠夫那儿去应供啊?”大家都很奇怪:“啊,真是怪怪,真是怪怪!”
  佛性平等勿咄咄:而玄素师就说了,佛性是平等的,你不要在那儿尽大惊小怪的,没有什么!
  他们说“怪、怪、怪”,他就“咄、咄、咄”;你看,这很好的对联嘛!凡写偈颂和写诗,头两句不需要对,那么第三句、第四句是一副对联,第五句、第六句又是一副对联,等第七句、第八句就不需要对了。我这算偈颂,他们给我算诗也好,算偈颂也好的;我就诗不诗、偈不偈,什么也不是。
  圣凡暂异应修善:圣人和凡夫本来一样的,这只是暂时间不同;但是你应该修善,诸恶不作,众善奉行。你要是众善不奉行,你诸恶要作;那你凡夫永远是凡夫,永远不能到圣人的果位上。为什么?你不顺着这个法去行,尽逆法而行嘛!
  贤愚一致莫糊涂:你贤、愚可是一致都可以成佛;贤人可以成佛,愚人也可以成佛,善人可以成佛,恶人也可以成佛。但是你不能就囫囵吞个枣,说:“我作恶就是作善。”这个是不可以的,不要糊糊涂涂地把那个真理弄不清楚。
  自古真理原不二(注1):自古到现在真理只有一个,没有两个。谁也不能违背这个真理。
  休认蟑螂作木虱:你不要拿蟑螂就当着木虱来看;你差之丝毫,就谬之千里。你不可以那么样子,就以为善也没有关系,恶也没有关系;我杀人就是没杀,我没杀人就杀。那你看,被杀的人多冤枉!没杀也就杀了,这是不是没有公理啊?所以这一点各位要认清楚了,不要糊里八涂的。
  ──宣公上人.一九八一年十月二十四日讲解
  注1:此句《再增订佛祖道影》作“古今真理原不二”,今依上人原录音,作“自古真理原不二”。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桃代李 以桃代李

以桃代李成语名称以桃代李成语拼音yǐ táo dài lǐ成...

以水洗血 以水洗血

以水洗血成语名称以水洗血成语拼音yǐ shuǐ xǐ xuè成...

以法为教 以法为教

以法为教成语名称以法为教成语拼音yǐ fǎ wéi jiào成...

以柔制刚 以柔制刚

以柔制刚成语名称以柔制刚成语拼音yǐ róu zhì gāng成...

以水投石 以水投石

以水投石...

最新文章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古...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往似赠...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 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

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送君。古诗原文[挑错/完...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爱过...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